傳統(tǒng)文化
作者:西山風景區(qū) | 日期:2020-01-13
推薦線路:升庵祠(徐霞客紀念館)——玉蘭園——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——華亭寺——太華寺——聶耳墓——西山龍門
升庵祠(徐霞客紀念館)
“升庵”是明代文學家楊慎的號,。他一生著作約有180部,其中有關(guān)云南的重要著作有《滇程記》《滇載記》《云南山川志》《南中集》等,。明萬歷年間,云南布政使尤廷龍為紀念這位文化名人,將其原居所“碧峣精舍”修為“升庵祠”,。
徐霞客紀念館位于升庵祠內(nèi),。徐霞客是我國明末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學家,。他以日記形式記錄考察情況,經(jīng)后人整理為《徐霞客游記》,其中《滇游記》25萬字,占全書40%,。當年徐霞客曾詳細地考察過西山,在升庵祠停留,寫下著名的《游天華山記》,。因此,1994年,中國云南徐霞客研究學術(shù)討論會在此召開,并于此建立“徐霞客紀念館”,。
玉蘭園
玉蘭園是以木蘭科植物為主題的旅游景點,位于華亭山東坡,占地66畝,依山臨水,視野開闊,。西山太華寺自元代創(chuàng)建以來,廣植玉蘭,“太華玉蘭”七百多年名勝滇中。為發(fā)揮太華玉蘭歷史花卉優(yōu)勢,1988年在華亭山茅棚苗圃開發(fā)玉蘭園,。
西山玉蘭園以森林植被和自然草坪規(guī)劃布局,種植白玉蘭,、紫玉蘭、朱砂玉蘭等1000余株,配植云南山茶,、杜鵑等花木,。東觀草海,南瞰滇池,西倚華亭,北望春城,松聲鳥韻,景色幽邃,是全國最大的玉蘭花專類園。
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
滇緬公路通車后,旅居新,、馬,、菲和印尼等國的3200多名華僑響應祖國的召喚,分批回國,在這條抗日運輸生命線上擔任駕駛員和修理人員,為抗日戰(zhàn)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,其中有1000余人犧牲殉國。為了紀念愛國華僑參加抗日戰(zhàn)爭的這段光榮歷史和功勛,云南省人民政府修建了“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”,。紀念碑位于前往華亭寺的公路旁,1987年7月7日落成,。碑高9米,基座上鐫刻著“赤子功勛”四個大字;碑額有當年南僑機工榮譽紀念章圖案。
華亭寺
華亭寺位于修竹環(huán)繞,、蒼松蔭翳的華亭山山腹,。后倚翠峰,前臨草海,左枕太華,右?guī)П虓i。宋嘉祐八年(1063年),大理國鄯闡侯高智升建樓臺別墅,。元延祐七年(1320年),玄通元峰創(chuàng)建佛寺,是昆明歷史悠久的佛教圣地,。明天順六年(1462年),明英宗賜名“華亭寺”。1920年禪宗大師虛云大和尚主持華亭寺,大規(guī)模修葺寺院,工程浩大,。
華亭寺依山勢坐西向東,建筑屬中軸對稱封閉院落,。殿宇巍峨,佛像莊嚴,庭院寬敞,規(guī)模宏大,布局嚴謹,環(huán)境幽邃。1983年被列為昆明市文物保護單位,國務院公布為首批開放的全國重點寺院,。
太華寺
太華寺,又名佛嚴寺,位于西山太華峰山腹,太華寺始建于元大德十年(1306年),云南梁王命建梵剎,“一載而成,賜寺額曰佛嚴,山曰太華”,延請高僧玄鑒無照住持,玄鑒成為太華寺“開山第一祖”,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年),云貴總督范承勛拆吳三桂翠湖新府材料重修太華寺。
大雄寶殿南北兩側(cè)游廊與兩廂亭閣樓臺連接,建筑別具寺廟園林特色,。思召堂北面,靠山依次排列塔林,古塔安葬著太華寺歷代方丈靈骨,。寺院山茶、玉蘭,、丹桂,、凌霄滿園,姹紫嫣紅。太華寺1983年3月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,。
聶耳墓
聶耳墓,坐落太華山與羅漢山之間的山坳,依山面海,松蒼竹翠,、林木挺拔,環(huán)境清幽。聶耳1912年生于昆明甬道街成春堂藥鋪,。1935年,聶耳不幸在日本藤澤鵠沼海濱溺水而逝,年僅24歲,。他的骨灰由摯友張?zhí)焯搹娜毡編Щ?#xff0c;1938年安葬于西山華亭東坡。1980年5月13日遷葬太華山新墓園。
聶耳墓園呈月琴狀,占地1200平方米,7個花壇表示7個音階,步道上二十四級石階,象征聶耳二十四歲年輕的生命,墓穴位于“月琴”發(fā)音孔處,墓前豎立著白色花崗巖的聶耳雕像,墓后鑲有七塊巨大晶瑩的墨石,墓碑鐫刻郭沫若書 “人民音樂家聶耳之墓”,。1986年,聶耳墓被國務院公布為“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”,。
龍門
龍門景區(qū)是三清閣古建筑群及龍門石窟的統(tǒng)稱,是昆明西山景區(qū)核心景點。
三清閣,建筑在羅漢山與掛榜山之間的懸崖絕壁之上,高出滇池水面三百多米,。三清閣九層十一閣建筑群高低錯落,由靈官殿,、三清殿、玉皇閣,、凌霄閣等景點組成,。
龍門石窟,位于三清閣南面,包括北由三清閣“別有洞天”石洞門起,南至達天閣止的整個在千仞削壁上的石窟石道工程,由攬海處、慈云洞,、云華洞,、達天閣等景點組成。整個龍門石雕,、石室,、崖壁上,歷代文人留下不少題詠,是書法和摩崖石刻藝術(shù)珍品。1983年3月龍門石窟被列為云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。